《葷腥經》的由來
小部經典 阿含經 2022-12-26 09:58 發表於廣西
真正的葷腥是什麼?
《葷腥經》的由來,
在釋迦牟尼佛尚未出世之前,有一位名為‘葷腥’的婆羅門,
與五百弟子出家為苦行僧之後,就進入了喜馬拉雅山苦修。
他們在大山中自建茅棚,
每天都以根果為食物——自此從未曾食用任何的魚肉類。
但也由於此,苦行者們的身體缺乏鹼性與酸性的食物,
導致每一位都得了黃疸病。
於是他們自忖:為了攝取鹼性和酸性類的食物,
就必須得要暫時離開喜馬拉雅山,
到有人群的聚落中,乞食所欠缺的營養食物。
於是苦行者們就暫時離開喜馬拉雅山,
來到了有人群的聚落。
當到達村落的邊境時,住在村落里的人看到了他們,
紛紛歡喜地出來的邀請及供養這些苦行者。
在用餐完畢後,
人們又提供苦行者們床、用品、食物、器具等,
一切日常生活用品,
並說:「師父們啊,請安心的留下來住在這裡,
無需為生活食物及用品擔憂!」
說完,村人便走了。
翌日,村人又來供養苦行者們。
而且,從此以後,每天都有村人來供養……
就這樣不知不覺過了四個月。
苦行者們因為攝取了足夠的營養,身體慢慢地恢復元氣,
變的健康起來了!
於是就對村人說:
「朋友們!我們已經恢復健康了,該是離開的時候了!」
於是,村人們也準備了許多的油、米…等食物,
讓苦行者們帶回到他們所住的茅棚中食用。
就這樣年復一年,苦行者們到了一定的時間,
都會下山來到這個村落,接受村人的供養;
村人們也很有默契,知道苦行者們會再度蒞臨的時間,
都早已準備好用最恭敬的心及食物,
等候苦行者們的駕臨及應供。
在某一個時候,釋迦牟尼佛終於誕生在人間了。
當他證悟成道後,說完第一部《轉※法※輪※經》之後,
不久來到了捨衛城,並暫住在那裡。
世尊觀察到那些苦行者的得渡因緣已經成熟了,
於是率領比丘僧團離開舍衛城,
前往苦行者們所乞食的村落。
村人看到莊嚴的世尊及其聖弟子們,
隨即就歡喜的大供養一番。
世尊接受供養後,就對恭敬供養的村人們開示說法。
村人們由於聽了世尊所說的那些法,
有些人證得初果須陀洹;有些人得到二果斯陀含;
有些人證悟三果阿那含;
更有些人因此而出家,證得了四果阿羅漢。
然而,世尊只停留一天的時間接受供養及說法,
隔日就返回舍衛城了。
在世尊走後不久,
那些苦行者也來到了這個村落,準備要接受村人的供養。
但是在應供的過程中,
苦行者們覺得很不對勁:
因為不再像之前那樣熱情款款的相待?
於是納悶的問其中一些村人:
「朋友啊!為什麼你們不再像從前那樣熱絡的迎接、
招待我們了?是不是你們的村民受國王責罰而有所苦惱?
還是因為鬧飢荒了?
或者有其他比我們更具戒德成就的出家人來此處?」
村人們回應說:
「師父!不是因為王罰,也不是因為飢荒困擾著村人;
而是佛陀出生在這世間,
那位佛陀來到這裡開示後,
令很多人受到佛法利益的因素。」
此時,苦行者們聽了這件事後就問:
「你們是說‘佛陀’來到這裡嗎?」
村人回答:「是啊!師父,我們是說佛陀。」
如此三問三確認‘佛陀’,
苦行者心想:世間難得聽到有‘佛陀’!
於是心滿意足的又問:「那位佛陀有吃葷腥類嗎?」
村人疑惑不解地反問:「什麼是葷腥呢?」
「居士!所謂葷腥是指魚肉。」
「師父,佛陀有受用魚肉。」
‘葷腥’苦行者聽了,心中很難過,
他想:那可能不是真的‘佛陀’。
但又作意想想:諸佛名號在世上是很難聽聞到的;
也許我應該去會會他,與他交談一下,
或許就可以知道是否真的佛陀了!
於是,他便起身前往佛陀所駐足的地方出發。
而苦行者‘葷腥’婆羅門,
渴望見到佛陀的心情——就好像母牛要生小牛一般的急迫。
他在四處探尋與趕路,好不容易終於達到了舍衛城。
‘葷腥’婆羅門帶著自己的隨眾,進入捨衛城的竹林精舍。
此時看見世尊正準備為大眾說法;
苦行者們就慢慢地前往靠近,
保持沈默而不禮拜的坐在一旁觀看。
世尊看到了‘葷腥’等人的到來,
就以平常親切的方式寒喧問候;
苦行者‘葷腥’於是就問世尊說:
「尊者喬達摩,你是否有吃葷腥呢?」
世尊反問:「什麼叫做葷腥?葷腥是什麼?」
苦行者‘葷腥’回答:「葷腥就是魚肉類啊!」
世尊說:
「婆羅們啊,魚肉不是葷腥;
真正的葷腥是指一切惡行,及一切不善法的雜染。」
接著,佛陀又說:
「婆羅門!其實像你這樣問我關於葷腥食物的問題,
早在上古時代,就有一位名叫低捨的婆羅門,
也同樣詢問過迦葉佛關於葷腥食物的問題。
而迦葉佛所解說的答案,也和我現在對你所說的一樣。」
…自此,就是《葷腥經》典故的由來。
《葷腥經》偈頌的由來
在很久以前,
迦葉菩薩修滿八阿僧祗與十萬大劫種種波羅蜜後,
最後一世在波羅奈婆羅門家中投生。
而迦葉菩薩未來成佛後的第一個弟子——低捨婆羅門,
也同樣在這一天投生於婆羅門族的家中。
從小,他們倆個就一起玩、一起長大……有一天,
低捨的父親告訴低捨一個預言:
「迦葉以後會出家修行證悟成佛;
而你也將會在他的坐下出家,然後離苦解脫…」
低捨聽了父親所說的預言之後,
就跑去找迦葉菩薩並說:
「朋友!我們兩個同樣都出家好不好?」
迦葉菩薩允諾答應了。
時光過得非常的快,他們兩個都長大了。
有一天,低捨告訴菩薩:
「走吧,朋友!我們該去出家修行了吧?」
菩薩此時並未答應,於是低捨心想:
‘也許是菩薩心智未開,所以不想離開。
’然後,就自己一個人到仙人墮處出家,
之後就在森林的山腳下蓋茅棚自修。
迦葉菩薩雖然沒有出家,但卻在自己的家中用功,
他勤修數息法,然後達到四禪定力並證得神通。
直到有一天,他來到皇宮外的菩提道場出家,
出家後僅用七天的時間,
就證得了無上正等正覺——佛陀。
成佛之後的迦葉佛,
來到仙人墮處為二萬個苦行者初轉法之輪,
而這二萬個苦行者聽了佛法之後,
就在迦葉佛坐下出家,也證得阿羅漢境界。
當時有一位名為期期的迦屍王,
供養侍奉這二萬位出家眾的衣服、飲食、醫藥、臥具等
日常生活用品。
有一天,仙人墮處來了一位找藥草的波羅奈居民,
當他來到了低捨苦行者所居住的茅棚時,
就禮敬茅棚裡的苦行者,然後站在一旁。
低捨苦行者看到他,
便問他:「你從哪裡來的?」
居民說:「師父,我從波羅奈來的。」
低捨苦行者又問:「在那裡有什麼特別消息嗎?」
居民回答:
「師父!在那裡有一位名為迦葉的修行人,已經成佛了!」
成佛?低捨苦行者聽到世間難得的名號(佛號),
心中生起莫名的喜悅與歡喜,
脫口就問:「他有沒有食用葷腥類呢?」
居民疑惑的問苦行者:「什麼是葷腥?」
低捨苦行者說:「就是魚肉啊。」
居民回答:「師父,世尊有吃魚肉。」
低捨苦行者聽到世尊有食用葷腥,心中非常難過;
於是決定要去迦葉佛那裡,
求證並阻止其食用魚肉類的葷腥。
低捨苦行者隨手帶了簡單的資具用品,
然後日以繼夜的趕路,終於在一天傍晚,
抵達了波羅奈而進入仙人墮處。
此時,
低捨苦行者看到世尊坐在座位上正準備為大眾開示說法;
苦行者於是靠近世尊,保持沈默而不禮拜的站在一旁觀看。
世尊看到了苦行者,就以平常親切的方式寒喧問候;
然後,低捨苦行者就問世尊:
「尊者迦葉,您是否有吃葷腥呢?」
迦葉佛回答:「婆羅門,我不吃葷腥。」
低捨苦行者聽了,
就隨口贊嘆:「太好了,尊者迦葉!您沒有吃別人的屍體,
真是太好了、太美妙了!
這樣對您的出生背景、姓氏和家庭(婆羅門種族),
是一切恰當的事。」
顯然,低捨苦行者所指的葷腥,與迦葉佛所謂的葷腥,
是不一樣的、是有差落的!
但是迦葉佛不當場點破說明的原因,
是因為決定翌日不托鉢,而在接受期期國王的供養時,
藉著這樣的因緣對苦行者低捨,探討及說明有關葷腥的定義。
隔日,期期國王看到為乞食而遊行的比丘僧團中,
沒有見到世尊時,就上前詢問世尊的下落;
當他知道世尊還在寺里時,
於是就準備了許多種肉製品的食物及稀飯,
送到寺院供養世尊!
此時,世尊早已鋪好坐具及座位,
等待著迦屍王期期的供養,
在一旁的苦行者低捨,自己也煮了葉子來吃。
當期期國王帶來供養世尊的食物時,
苦行者不敢相信自己眼前所見到的事實:
他看到世尊喝了肉類所熬的粥後,
竟然一片接一片、一口接一口的把肉往口中塞。
苦行者低捨覺得自己好像被耍、被欺騙,
於是,他憤慨地質疑兼罵的說:
「迦葉!你說謊,你打妄語;你說你不吃葷腥的,
但是,你現在手裡及口中的是什麼?
你這樣的言行舉止不一,是被諸佛所批評苛斥的!」
接著,苦行者低捨又說:
「那些住在山腳下吃森林樹木、根果、草葉維生的賢人們,
是不說妄語的!那麼迦葉你呢?這算什麼?」
於是苦行者低捨,
連續說了三個偈頌諷刺、辱罵、反問迦葉佛:
「那些食用正當取得的娑摩迦(芝麻、粟栗類)、
金古羅迦(瓜子類)、支那迦(山上的豆類)和葉果、
根果、藤果的人,他們不會為了感官慾望而說謊。」
「吃別人施捨的、精心製作的精美食物,
吃稻米製作的食品,迦葉啊!這樣的人吃葷腥。」
「迦葉你曾說:‘葷腥對我不適宜。’梵天的親屬啊!
而你又吃精心製作的鳥肉米飯。
迦葉啊!我倒要問問看:你說的葷腥是什麼?」
(圖片來源:微信「阿含經」公眾號)
面對低捨情緒忿怒所說出的諷刺、辱罵及反問,
迦葉佛回答如下的偈頌:
242、「毀滅生命,殺、砍、捆、偷盜、說謊、行騙、
欺詐、虛偽、與他人之妻同居。葷腥是這些,而不是食肉。」
「放縱愛欲,貪食美味,沾染污垢,信奉虛無,
不公正,難順應。葷腥是這些,而不是食肉。」
「粗暴,魯莽,背後罵人,背叛朋友,冷酷,驕傲,
吝嗇,不肯向任何人施捨。葷腥是這些,而不是食肉。」
「忿怒,迷醉,固執,偏頗,欺誑,忌妒,吹牛,
驕傲自大,與惡人交往。葷腥是這些,而不是肉食。」
「那些卑鄙的人在世上作惡,他們品行惡劣,負債累累,
造謠毀謗,弄虛作假。葷腥是這些,而不是魚肉。」
「齋戒,裸體,削髮,束髮,不吃魚肉,身上塗灰,
穿粗皮衣,侍奉祭火,世上許多不朽的苦行、頌詩、供奉、祭祀、
順應節氣,所有這些都不能淨化一個沒有擺脫疑惑的人。」
「那些人在世上對眾生肆無忌憚,取人之物又傷人之身,
邪惡,殘忍,粗暴,無禮。葷腥是這些,而不是食肉。」
「那些人貪婪,充滿殺機,經常作惡。
因此,他們死後走向黑暗,頭朝下墬入地獄。
葷腥是這些,而不是魚肉。」
「智者守護感官,控制感官,立足於正法,喜歡正直和溫和。
他擺脫束縛,拋卻一切痛苦,不執著所見所聞。」
迦葉世尊就這樣反覆地講述這個道理,
這位擺脫葷腥、無所執著、難以效仿的佛陀,
用各種偈頌闡明這個道理,
這位通曉頌詩的苦行者明白了這個道理。
252、聽了迦葉佛講述的這些擺脫葷腥、排除痛苦的妙語,
苦行者低捨謙恭地向如來致敬,當場選擇出家。
——《葷腥經》結束
《葷腥經》共有十四個偈頌,
前三個偈頌是苦行者低捨諷刺、辱罵、反問迦葉佛;
而中間九個偈頌,則為迦葉佛回答低捨的答案;
最後二個偈頌,則為結集經典的長老撰述而成。
根據《葷腥經》註解書中的記載:
當‘葷腥’苦行者,聽了釋迦牟尼佛所講述的這些道理之後,
便請求在佛陀的座下出家,其五百位隨從苦行者,
也跟隨著‘葷腥’出家。
而‘葷腥’在出家後不久,即證悟四果阿羅漢。
葷腥經(原文)
239 「那些食用正當取得的娑摩迦,金古羅迦,
支那迦(均是植物名)和葉果,根果,藤果的人,
他們不為了感官慾望而說謊。
240 「吃別人施捨的,精心製作的精美食品,
吃稻米製作的食品,迦葉啊!這樣的人吃葷腥。
241 「你說道‘葷腥對我不適宜。’梵天的親屬啊!
而你又吃精心製作的鳥肉米飯,迦葉啊!
我問個問題,你說的葷腥是什麼?」
242 「毀滅生命,殺,砍,捆,偷盜,說謊,行騙,
欺詐,虛偽,與他人之妻同居,葷腥是這些。而不是食肉。
243 「放縱愛欲,貪食美味,沾染污垢,信奉虛無,
不公正,難順應,葷腥是這些,而不是食肉。
244 「粗暴,魯莽,背後罵人,背叛朋友,冷酷,
驕傲,吝嗇,不肯向任何人施捨,葷腥是這些,而不是食肉。
245 「恚怒,迷醉,固執,偏頗,欺誑,妒忌,吹牛,
驕傲自大,與惡人交往,葷腥是這些,而不是食肉。
246 「那些卑鄙的人在世上作惡,他們品行惡劣,負債累累,
造謠誹謗,弄虛作假,葷腥是這些,而不是食肉。
247 「那些人在世上對眾生肆無忌憚,取人之物卻又傷人之身,
邪惡,殘忍,粗暴,無禮,葷腥是這些,而不是食肉。
248 「那些人貪婪,充滿殺機,經常作惡,
因此,他們死後走向黑暗,頭朝下附入地獄。
葷腥是這些,而不是食肉。
249 「魚肉,齋戒,裸體,削發,束發,身上塗灰,
穿粗皮衣,侍奉祭火,世上許多不朽的苦行,頌詩,供奉,祭祀,
順應節氣,所有這些都不能淨化一個沒有擺脫疑惑的人。
250 「智者守護感官,控制感官,立足於正法,喜歡正直與溫和。
他擺脫束縛,拋卻一切痛苦,不執著所見所聞。」
251 「世尊(這裡是指迦葉)就這樣反復講述這個道理,
這位擺脫葷腥,無所執著,難以效仿的牟尼用各種偈頌闡明這個道理,
這位通曉頌詩者(指向迦葉問話的婆羅門)明白了這個道理。
252 「聽了佛陀(這裡是指迦葉)講述的這些擺脫葷腥,
排除痛苦的妙語,
他謙恭地向如來(這裡是指迦葉)致敬,當場選擇出家。
——《經集Sutta Nipata》小品 第二章,郭良鋆譯
願我此功德 導向諸漏盡
願我此功德 為證涅槃緣
我此功德分 迴向諸有情
願彼等一切 同得功德分
資料來源:微信「阿含經」公眾號-經同意轉貼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