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因緣 | 無明緣行

對大多數人來說,感官欲樂(五欲)是幸福的根源,涅槃是名色的止息,不是他們所希求的,並且通往涅槃的道路似乎是那麼艱巨困難。因而,人們通過身語意業三行尋求方法滿足他們的慾望。有些身語意業是符合道德的,而有些則可能是不誠實的。善人為他們的來生的福祉修習佈施、持戒和禪修,而另外一些人則採用欺詐和明搶的手段獲得財富。

業的同義詞是行saṅkhārā)。行分為三種:身行、語行和意行。行以動機(cetanā起心動念的心意、思)為前導,動機的功能是構思、敦促或激勵。因而,它是所有善行或不善行的基礎,如佈施或殺生。禪修者通過觀照體驗了知動機的自然屬性。

行還可分為另外的三種:帶來有利果報的業(puññābhisaṅkhārā 福行)、帶來不利果報的業(apuññābhisaṅkhārā非福行)、不動業(āneñjābhisaṅkhārā不動行)導向無色界定(字面意思是不動的禪定)。色界定和具有欲界業果的所有善行都歸為福行,福(Puñña)的字面意思是清潔和淨化的東西,就像用肥皂水清洗掉身體上的污垢一樣,我們必須通過佈施、持戒、禪修清除我們自己業的污點。這些善行有助於今生來世的安康幸福。

福的另外一個意思是有能力達成做福德者的願望。善行有助於完成各種各樣的願望,比如,健康、長壽、財富等等。如果行善行發願證悟涅槃,它就會導向一個有助於涅槃的人生,否則,它可能只是確保直到最後一生的幸福安康。行作(Abhisaṅkhāra)就是為了自己的福祉努力去做些什麼,所做的會有善果或不善果,而福行是具有有利業果的善行。欲界有八種善行,色界有五種善行,所有這些歸納起來為三種:佈施、持戒、禪修。

文章標籤

正念慈心療癒空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