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種佈施
佈施( dāna ) 意為給予或施捨。
有兩種佈施:( 一) 思佈施( cetanā-dāna ) 和( 二) 資具佈施(vatthu-dāna)。
供養食物、袈裟、寺院等等稱為資具(vatthu)佈施,這些慈善行為的良好意願稱為思(cetanā)。不是那供養的物質事物,而是這個思在今生和來世產生了有益的結果。這種心態投射到供養,在今生和來世會產生善果。如果供養是善和高尚的,思也是一樣。
進一步解釋,在佈施食物給僧伽的時候,佈施者把供養的食物及受供養的僧伽作為覺知的目標,之後一個連續的思流(stream of cetanā)會不斷地在他的心識相續流中(mind-continum)出現。
那個思在非常快速的相續中生滅,但不完全消失。由思所引起的影響力(force)只是潛伏著,隨後會產生相對應的結果。(業的影響力如何持續潛伏在身心相續流(mind-body-continuum)中,在業的部分中會說明。)
需考慮到在彈指之間,超過一兆的心識可生起和滅去,一個人可以想象思的重要性(magnitude),當在一個佈施儀式期間,它持續發生約莫三小時。
供養和接受者促使敏銳的思
雖然供養,諸如施捨物與供養的接受者,無法隨同捐贈者到來世以及使善舉萌芽,但它們肯定有助於促進捐助者敏銳的思【心所】。例如:特別為供養僧伽所準備的施捨食物會激勵有力的思,而供養一般施捨食物會促使稍微薄弱的思。此外,佈施給值得供養的接受者會激起強烈的思。反之,佈施給微不足道的接受者會激起脆弱的思。以這種方式,捐贈的供養及接收佈施的人幫助提升捐贈者心中思【心所】的敏銳。
供養的量
隨著不同的努力,供養的多寡可能有所不同。積極努力提供大量供養,將產生強大的思。僅提供一小數量的供養,自然只需要較小的努力,而且相應的思也會相對地較少。在準備大量的供養時,前思【佈施前一刻的思】(pubba-cetanā)相應地因而將是巨大的。所以, 當大量和小量佈施的思相較時,大量佈施的思很顯然的是較好的。在不同的情況下,由于思的持續時間不同, 所以大量和小量的佈施在結果上是相異的。
如果佈施是莊嚴和慷慨的,思也會一樣。在佈施其間,佈施當下的思(muñca-cetanā)也會與佈施成正比。做了佈施之後,只要你一再地想起這個佈施,後思【佈施後一刻的思】(apara-cetanā)也會是均等比例的。這樣的心態是共同出現的。
慷慨佈施而思貧乏
有些捐贈者遵行慣例或循例供養施捨食物、建物和袈裟。假如是這樣的話,即使佈施可能是莊嚴和慷慨的,但他們的思並沒有太多,他們不會感覺被賞識地喜悅,因為他們是以很少的思來做善行。所以,單靠供養的量和質無法確定捐助者的慷慨。當達塔葛馬倪.阿巴亞(Duṭṭhagāmani Abhaya)國王臨終之時,他不覺得建造大馬哈希替塔(the great Mahāceti Pagoda)的功德有太多的喜悅,相反地,一想到在森林中曾供養一位和尚一餐的小善德時,他感到非常快樂。由於這高貴的思, 他再生於兜率天(Tusita devas)的天界。因此,請記住,只有思會決定你的命運,而不是你所供養的禮品的量或價值。思比你佈施的慷慨大方更為重要。
--迦納卡毘旺薩尊者(Venerable Ashin Janakābhi Vamsa) 著《阿毗達摩輕鬆談》(Abhidhamma in Daily Life)
願我此功德 導向諸漏盡
願我此功德 為證涅槃緣
我此功德分 迴向諸有情
願彼等一切 同得功德分
資料來源:微信「阿含筆記」公眾號-經同意轉貼註明出處。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