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學習認知行為治療-實例指引

 

這一本書很適合喜歡實務操作的人,就自己而言,

學習的模式都習慣透過實務操作在學習的理論學術,

而且這本書很適合完全沒有底子的人(對自己而言),

能夠透過書中的節奏以及影片的教學,

讓讀者能夠更仔細的了解書中所要傳達的技巧。

觀察到的認知行為治療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要件,

就是當治療師在和個案開始諮商之前,

一定會先取得彼此的共識,彼此都想要解決這樣的問題,

有了這樣的條件彼此才能開始諮商。

在認知行為治療裡頭有提到一個很重要的關鍵,

就是自動化思考,我們每天有大量的認知處理過程,

發生在自己幾乎能完全意識到的程式中,

在我們評斷日常實務的意識,

通常自動化思考會像連續點火般,

以私密和獨白的方式連結發生。 

有人會說這就像前意識,

每個人都有自動化思考,

他們並不專屬於患有憂鬱症焦慮或是情緒障礙的人。

若能察覺本身的自動化思考,並使用替代的認知行為過程,

可以增進自己對基本概念的了解,增加對患者的同理心,

以及深入的了解自己認知會如何影響治療關係。

 

 

關鍵核心(如附圖):

 

一個事件的發生,當下會產生自動化思考,

而這樣的思考及念頭會讓我們產生了情緒,

而情緒會導致我們所產生接下來的行為,

所以想要改變行為,需要回到念頭開始。

 

IMG_4656 2.jpg

 

 

心得:

透過DVD看到治療師和患者在諮商的過程,

治療師非常的嚴謹,

按照自動化思考接下來發生了什麼樣的情緒,

導致了什麼樣的行為,非常規律按這樣的步驟在進行,

整體來說,效果的確非常快,

但過程中依然會有問題源源不絕的回來,

再次的影響患者的情緒及行為,

所以要透過不停的調整與修正,

這樣的概念與敘事治療是很不一樣的方向,

舉個例子來講:認知行為治療的過程,

治療師會非常按照步驟走,

而有些部分似乎可以深入探討,

但似乎因為要在按照步驟走而跳過直接進入了下個階段,

在敘事治療的過程,

會不停的重問題故事中發展出支線故事,

進而豐厚從中找到因應的力量。

兩者似乎有些相似性的概念,

但就被治療者來說放置的位置以及感受性也許會不同。

這些都是個人的見解分享,對心理學有興趣的友們,

歡迎一起交流討論。

 

 

 

 

延伸閱讀

普通心理學。。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正念慈心療癒空間 的頭像
    正念慈心療癒空間

    正念慈心自然療癒空間

    正念慈心療癒空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