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阿毗達磨思想裡,

有四種究竟法:

心(citta)、 心所(cetasika)、色法(rūpa)和涅槃(nibbāna)。

除此之外,其他任何事物都是非實質性的妄想/錯覺、 假名施設或者是概念(paññatti)。

 

心(citta) 三種心

根據佛陀的教法,

總稱為名法(nāma)的心(citta)及其心所(cetasika)構成認知性的現象。

以對所緣的經驗或感知而言,心只有一種;

但按照其伴隨的心所,心又可劃分為89種。

 

IMG_0999

 

 

然而,基本上它大致分為以下三種:

 

1. 潛意識:第一種心叫做先天心,這是過去業的果報。

先天心決定我們的智、愚、仁慈或殘暴。

換言之,它代表我們的遺傳和性格。

如同河中的水流一樣,一個人的先天心,

終其一生都不斷地剎那生剎那滅,

完全處於有意識的思維狀態之間隔除外。

先天心依字面的意義有三個名稱:

在生命或是受孕的最初剎那是「結生心」(paṭisandhi),

最後一剎那是「死心」(cuti),

在生死之間,不存在有意識的思維時叫做「有分心」 (bhavaṅga)。

一般的英文中找不到對等的語詞,

但最接近的概念可能就是「潛意識」。

沒有中斷的先天心或者潛意識之流,

發生在母胎時、在深層睡眠時、要不就在無意識狀態時。

當所緣撞擊識流時,潛意識產生善或不善的心念,

視我們的心態(作意manasi-kāra)而定。

換句話說,我們的念頭通過先天心或者潛意識而進入意識之流,

前者因此而稱為「意門」(mano-dvāra) 。

談到這個先天心或者潛意識,

佛陀有以下的言說: 比丘們,此心明淨,而為客塵煩惱所染。

Pabhassaramidaṃ bhikkhave cittaṃ. Tañca āgantukehi upakkilesehi upakiliṭṭhaṃ.(《增 支部》)

潛意識有19種如下:

1. 畜生、鬼道或地獄眾生的潛意識叫做推度心 santīraṇa ,是不善業的果報。

2. 人道天生肢殘眾生的潛意識也叫做推度心,是陋劣善業的果報,

因為做這種善業時缺乏智慧,並且有不善心所為其前導或後續。

3. 正常人或天道眾生的潛意識是八大果報心之一。

這八種心是過去良質善業的果報。

4. 梵天眾生的潛意識是九種禪那果報心之一(5種色界果報和4種無色界果報)。

這些心是前一世禪定的果報。

 

2. 根門識:第二種心稱為根門識,

主要由五種關係著根門的心構成:見、聞、嗅、嚐、觸。

每一種又分為善、不善二類。

當一個色所緣撞擊眼根門時,

 

同時的潛意識剎那滅去(atīta-bhavaṅga 過去有分);

 

第二個潛意識振動(bhavaṅga-calana 有分波動);

 

第三個潛意識遮斷潛意識之流(bhavaṅg-upaccheda 有分斷);

 

接下來我們充分的注意力被導向色所緣(pañca-dvārāvajjana 五門轉向)。

 

於是眼識(cakkhu-viññāṇa)生起,

 

連續生起的有所緣的領受心(sampaṭicchana),

 

所緣的推度心(santīraṇa)以及所緣的確定心(voṭṭhapana)。

 

聲、香、味、觸分別敲擊我們的耳根門、鼻根門、舌根門以及身根門時,

 

同樣的過程生起。

 

這些根門識(五門轉向心和確定心除外)連結到我們過去的業。

 

由於善業的果報,我們經驗到可欲的目標;

 

不善業的果報則讓我們經驗到不可欲的目標。

 

所以,透過這些根門識,我們只不過以一種被動的方式經驗到當下的所緣,

 

而沒有善(kusala)或不善(akusala)的反應,

 

或者是有喜悅somanassa)或憂愁(domanassa)的感受。

 

 

3. 全分心:第三種心是十足活躍的心,稱做速行(javana)。

 

實際上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思維/念頭」,

 

含有善(kusala)或不善(akusala)的反應,

 

喜悅(somanassa)、憂愁(domanassa)或是中性的upekkha)覺受。

 

這全分的心夠強而有力,足以遺留下其相應的心力(viññāṇa-satti)而潛存著。

 

此心有二種:五根門速行(pañca-dvārika-javana)和意門速行(mano-dvārika-javana)。

 

上文已經描述了八心識剎那,以最初的潛意識開始,最後是所緣的確定心(voṭṭhapana)。

 

當五種所緣之一,透過其對應的根門來現時,確定心生起,

 

其後緊接著生起五根門速行。

 

當任何一種所緣,包括一般性所緣或心的所緣(法所緣 dhammārammaṇa)

 

經由意門(潛意識)現起時,意門速行心(心念)便生起。

 

任一種速行心(五根門速行心或意門速行心)重複六或七次,

 

隨後是二剎那的彼所緣心(tadārammaṇa),

 

如果所緣明顯到足以吸引全副的注意力(atimahantaārammaṇa極大所緣)的話。

 

這些速行或心念可以分為55,如下:

 

1. 八種貪根心,驅動不道德的行為如偷盜、邪淫、飲酒嗑藥等。

 

2. 二種瞋根心,驅動不道德的行為如殺生、凌虐、傷害、中傷他人、惡口或兩舌等。

 

3. 二種痴根心,由此生起所有失念(mindless)的行為,

    包括講是非、白日夢、內心躁動不安和打妄想。

 

4. 生笑心(hasituppāda),屬於阿羅漢—圓滿證悟者—之心。

 

5. 十六種善心(8廣大善心及8廣大唯作心):

    驅動如布施、持戒、義工服務和禪修等的善行。

 

6. 十八種禪那心:與深度禪定(或禪支)相應,

    此為十色界心(5善心,5唯作心)和八無色界心4善心,4唯作心)。

 

7. 八種出世間心(4道,4果):與高階觀智或八支聖道相應。

 

注: 附錄-1列舉上述諸心,請參閱之。七種速行心之前

五種為一般速行,包括這類心所如思考、計劃、白

日夢、分析、推理、快樂與不快樂等等。末二速行

(禪那和出世間)是分別由於定力和觀智而高度開

發的心。我們將在第17和第18發趣緣中詳細解說。

 

---文章擷取自 賴明(發趣法輕鬆談) ---

 

 

延伸閱讀

  觀照苦受有助於情緒管理

【人類圖】顯示者:這世界有沒有因你而不同

arrow
arrow

    正念慈心療癒空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